Flobetapir(AV-45)可能是一种耐受性良好的显像剂。Flobetapir合成Florbetapir(18F),Florbetapir(18F)是一种PET扫描放射性活性分子化合物,含有放射性核素氟-18。
分子量 360.42
分子式C20H25FN2O3
CAS 号 938435-69-9
简介
一种标记了[18F]的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淀粉样蛋白(Aβ)显像剂能够通过为阿尔茨海默病(AD)病理提供客观的衡量标准,从而有助于对晚年认知障碍进行临床评估。在此,我们展示了首次使用[18F]AV-45(氟贝他匹F18)进行临床试验的结果。
方法
开展了一项开放标签、多中心、脑成像、代谢及安全性研究,研究对象为16名阿尔茨海默病患者(AD: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为19.3±3.1;年龄75.8±9.2岁)和16名认知健康的对照者(HC:MMSE评分为29.8±0.45;年龄72.5±11.6岁)。在注射10毫居里的示踪剂后,进行了约90分钟的动态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成像。计算了标准摄取值(SUV)和皮质与小脑SUV比值(SUVR)。在部分受试者中,采用简化的参考组织法生成了分布容积比(DVR)参数图。
结果
11名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和15名健康对照(HC)受试者的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成像数据有效。[18F]AV-45在AD患者预期淀粉样蛋白沉积较多的皮质区域(如楔前叶、额叶和颞叶皮质)中积聚;而HC受试者的皮质区域中示踪剂积聚极少。AD患者的皮质与小脑标准化摄取值比(SUVR)在给药后30分钟内持续显著升高,并在50分钟内达到平台期。给药后50至60分钟的10分钟时间段被选作进一步分析的代表性样本。在此期间,AD患者的皮质平均SUVR为1.67±0.175,而HC受试者为1.25±0.177。由PET动态扫描生成的空间标准化分布体积比(DVR)与SUVR高度相关(r=0.58-0.88,p<0.005),且在皮质区域中AD患者显著高于HC受试者,但在皮质下白质或小脑区域则无显著差异。
生命体征、心电图或实验室检查值均无临床显著变化。
结论
[18F]AV-45耐受性良好,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成像显示,无论是采用参数参考区域法(DVR)还是在[18F]AV-45给药后50至60分钟扫描10分钟计算得出的简化标准摄取值比(SUVR),均能显著区分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与健康对照(HC)受试者。
参考文献:doi: 10.2967/jnumed.109.069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