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服务 > 多肽入门
多肽入门
多肽纳米药物的吸收途径与其给药方式密切相关。现有多肽纳米药物研究包括静脉注射、口服给药、呼吸道给药以及透皮给药等多种给药方式,其中以静脉注射给药为主。呼吸道给药的多肽纳米药物在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应用较多,口服给药以及透皮给药2种给药方式由于受到肝肠首过效应及皮肤屏障的阻碍,应用较为受限。
阅读量:240 | 2025/10/29 16:12:46
所得的柠檬酸盐金纳米颗粒(GNPs)已通过不同的肽进一步功能化以提高其稳定性。制备肽功能化金纳米颗粒主要有三种方法:(1)配体交换;(2)化学还原;(3)化学偶联。
阅读量:123 | 2025/10/29 12:00:51
目前常用的研究方法有液相色谱法、质谱法、荧光标记、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以及同步辐射分析等方法,分别通过测定标记物的浓度、质谱分子离子峰、荧光强度、放射性强度或通过测量X射线被样品吸收后能量的变化,来获取局部样品信息,以实现在动物体内跟踪和监测目标药物及其代谢物的目的。
阅读量:134 | 2025/10/28 16:02:28
TRT(靶向放射性核素治疗​)的理想靶点需满足严格标准,平衡疗效、安全性与临床适用性。这些靶点通常为细胞表面蛋白(确保可接触循环放射性药物),且必须具备可成药性、高特异性、安全性及病理生理条件下的稳定性。
阅读量:303 | 2025/10/15 21:13:15
癌症的特征是基因和表观遗传学的改变,使细胞能够失控增殖、逃避凋亡、维持血管生成并侵袭周围组织。靶向肽已成为一种有前景的工具,可通过多种策略破坏这些肿瘤特异性过程:
阅读量:473 | 2025/10/14 21:03:43
在过去的十年中,人们合成了或发现了多种胶质瘤靶向肽,这些肽在与相应的配体结合或偶联纳米颗粒后,表现出显著增强的累积效应和/或在肿瘤部位的渗透能力,帮助非靶向药物突破生理屏障,为胶质瘤的靶向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阅读量:1158 | 2025/10/14 16:06:13
ADC连接子分为可切割型与不可切割型两类。因此当前部分主要聚焦于肽连接子,即一类重要的酶切型连接子。作者概述了组织蛋白酶可切割的二肽、三肽与四肽连接子,并重点介绍利用其他酶类作为释放机制的肽连接子开发进展,以及通过连接子修饰提升ADC治疗效果的策略。
阅读量:2098 | 2025/9/20 11:37:42
本文依据细胞穿膜肽的化学性质进行分类,分别为两亲性CPP、阳离子CPP、阴离子CPP、嵌合体CPP及疏水性CPP,对于各种分类序列进行说明并列举部分序列及参考文献 ,以对于相关的细胞穿膜肽研究给与支持与借鉴。
阅读量:812 | 2025/9/15 17:48:31
KS-487是一种环状肽,此前有报道称其可与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1(LRP1)结合,并具有血脑屏障(BBB)通透性。在本研究中,文章评估了KS-487与广泛使用的线性LRP1结合肽Angiopep-2(ANG2)相比在体内的血脑屏障通透性和选择性。
阅读量:1344 | 2025/9/11 11:58:13

首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 页 页次:1/18页 共有158条 转到

全:种类繁多,修饰齐全
快:快速发货,顺丰包邮
优:专业团队,品质保证
24:客服在线,高效快捷

微信扫码联系客服
电话:0551-65177703  邮箱:pb@peptidesbank.com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四川路868号云谷创新园A6栋3层
皖ICP备2024046425号-1 皖ICP备202404642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