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性磷酸酶3(ACP3或ACPP)的配体,也称为前列腺酸性磷酸酶(PAP)。选择性ACP3配体可能能够专用于与肿瘤细胞表面表达的抗原相互作用,以用于体内药物递送应用。该配体可能对ACP3表现出极高的亲和力和选择性,从而实现目标载荷的递送,包括治疗性载荷和诊断性载荷,以靶向治疗或预防由ACP3表达所表征的疾病所影响的部位。
作为全球男性第二大常见癌症,前列腺癌患者基数庞大且存在巨大未满足需求(尤其是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靶向PSMA(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的核药(如Pluvicto)已证明显著临床获益。OncoACP3靶向全新靶点ACP3,有望为对现有疗法(包括PSMA靶向疗法)无效或不耐受的患者提供新选择。提升前列腺癌治疗的靶向性需要开发能选择性结合且具有超高亲和力的配体,这些配体需靶向健康组织中不存在的肿瘤相关抗原。前列腺酸性磷酸酶已成为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的替代靶点,因其在更广泛的前列腺癌亚型中表达,且唾液腺、肾脏等健康器官中未见表达。研究通过构建两个基于脯氨酸和苯丙氨酸骨架的DNA编码化合物库(包含逾670万个小分子),筛选出与纯化人前列腺酸性磷酸酶特异性结合的有机小分子配体OncoACP3,其结合亲和力达到皮摩尔级别。当用镥-177进行放射性标记时,OncoACP3在表达该酶的肿瘤中呈现选择性富集,具有长滞留时间(生物半衰期超过72小时)和高肿瘤血液比(给药后2小时>148)。镥-177标记的OncoACP3在低剂量(耐受性良好)条件下即可治愈小鼠肿瘤。该分子与细胞毒性药物单甲基澳瑞他汀E的偶联实现了肿瘤选择性递送,展现出强效抗肿瘤活性。OncoACP3的模块化结构为转移性前列腺癌的靶向治疗提供了灵活的载药方案。
相比于PSMA,前列腺酸性磷酸酶(ACP3)也在前列腺癌细胞中广泛表达,且比 PSMA 表达更高,然而却在健康器官(如唾液腺、肾脏等)不表达。
成功合成的ProX1-(SS)和ProX3-(S)的Alexa Fluor 488(AF488)衍生物(分别为化合物14和15),并将其注射入HT1080.hACP3荷瘤小鼠体内,以评估它们在实体病灶和健康组织中的显微分布情况。通过离体免疫荧光显微镜检测,观察到这两种化合物在实体肿瘤中均呈现均匀且选择性的扩散特征。
参考文献:doi.org/10.1038/s41551-025-014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