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通过多孔材料物理吸附递送.
多孔材料通常被定义为包含有序网络和空腔的材料, 高孔容量和大表面积使多孔材料成为理想载体, 主要包括介孔二氧化硅、介孔二氧化钛等. 因此, 多孔材料被用于封装抗菌肽, 以保护肽免受蛋白酶水解, 并将其输送到患病部位.
2 通过附着到材料表面递送.
抗菌肽上的亲水、阳离子和疏水基团可以通过不同的物理相互作用(如疏水效应、静电相互作用等)与不同材料的表面相互作用, 抗菌肽还可以附着到待递送的载体的表面, 如聚合物胶束的表面附着、聚合物纳米纤维的表面附着、脂质体表面附着、脂质纳米粒表面附着、脂质晶体上的表面附着等.
3 自组装递送.
抗菌肽还可以自组装成纳米粒子, 也可以与其他分子共同组装形成纳米结构, 实现保护和传递. 主要包括肽自组装、与聚合物共组装形成微凝胶、作为核酸递送的载体等.
4 共价结合的抗菌肽制剂.
除了物理相互作用之外, 抗菌肽还可以共价修饰到载体上. 不同的肽通常显示不同程度的偶联效率, 抗菌肽在体内的释放也很难控制. 由于多肽具有很多官能团, 因此可以在不损害抗菌活性的情况下对抗菌肽进行修饰. 主要包括: 与无机纳米粒子共价结合、与壳聚糖纳米粒子共价结合、与合成聚合物共价结合、与生物大分子共价结合、与抗生素结合、抗菌肽-反义肽核酸结合、抗菌肽-脂质结合、与光敏剂结合、与荧光蛋白结合、与佐剂共价结合等.
5 靶向给药制剂.
靶向给药可以增强治疗特异性并降低全身毒性, 所以在癌症治疗中有着迫切的需求. 与癌细胞相比, 病原体通常具有少得多的膜受体或被无特征的细胞壁覆盖, 这给开发特定的靶向策略带来了显著的困难. 抗菌肽靶向给药有两层含义: 一种是抗菌肽靶向给药于特定的微生物种类; 另一种是将抗菌肽输送到特定类型的细胞. 主要包括: 万古霉素靶向细菌细胞、抗菌肽靶向肿瘤细胞、微距靶向等.
6 响应性释放制剂.
在药物-载体复合物被递送至靶向组织或细胞后的响应性药物释放可进一步增加所装载药物的靶向性和生物利用度. 受癌症治疗中采用各种刺激(如光、温度、pH和还原性物质)响应性释放系统进展启发, 还探索了释放后的抗菌肽的响应性释放, 以提高抗菌肽的抗微生物性能的功效. 主要包括: pH响应、温度响应、酶响应等.
7 口服给药策略.
开发适于口服给药的肽类药物是一项挑战, 因为肽类很难在胃肠道环境中存活. 主要挑战是高酸度和蛋白水解酶活性, 物理屏障, 如胃肠动力和黏液层也是抗菌肽口服生物利用度低的原因. 主要包括: 通过制剂提高生物利用度、通过非天然氨基酸取代增加稳定性、通过环肽化增加稳定性等.